同一时间,同一栋楼的邻居——华为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也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即将于6月启幕的“华为杯”2025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
而在前不久,由世界500强IBM与X-Power共建的IBM苏州创新中心落子苏州国际科技园,这是继2019年微软、华为之后,园区在人工智能领域迎来的第三家龙头企业创新中心。
深度嵌入中国产业链和创新链,从场景落地到前沿研发,将在园区的业务提档升级,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的共识。以技术共研、市场共创为纽带,AI龙头扎根苏州,赋能全球,彰显着开放生态的“园区引力”。
打造标杆技术 赋能培育新赛道
IBM苏州创新中心的落子,不仅是对既有标杆效应与生态磁场效应的有力印证,更折射出国际顶尖科技企业对长三角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发展潜力的持续加码。
2024年底,IBM亚太区总裁汉斯·德克斯连续两次造访苏州,就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合作潜力与园区管委会达成初步共识。
汉斯·德克斯说,园区营商环境优越、产业配套齐全,公司非常看好在园区的发展布局。IBM希望以数字化转型领域的丰富经验,赋能园区制造业企业,成为更多园区企业“走出去”的桥梁、纽带,助力园区和更多中国企业转型升级。
把坚定看好化作行动,IBM苏州创新中心是开放创新的园区和跨国巨头的双赢。按照计划,该中心将利用IBM技术优势和在数智化转型方面的成功实践。结合X-Power及其母公司——苏州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行业洞察和丰富经验,帮助本土企业在产品研发、企业数据管理、生产制造、质量管控等环节实现降本增效,增强企业竞争力,助力园区“人工智能+”行动,赋能制造、医疗等行业转型升级,加速产业创新融合。
“IBM高度重视与园区的合作。设立创新中心,是在制造业领域实现共赢的机会。苏州拥有中国最庞大的制造业体系和最具创新活力的民营企业,园区的制造业创新活跃,转型升级诉求高涨,通过与园区合作,我们可以将此前的成功经验复制推广。”IBM大中华区科技事业部自动化平台业务总经理许伟杰说。
融入生态,加速苏州“智造”出圈
与园区并肩而行的微软中国和华为,对这片创业创新的热土同样青睐。2019年,园区迎来两大龙头企业创新中心。6年来,两大创新中心已在技术研发、产业赋能及生态构建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作为微软创新赋能暨生态加速计划在全球落地的首个项目,微软创新赋能暨生态加速计划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已经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培育人工智能创业幼苗的重要基地之一。目前,微软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每年加速项目数已提升至40个。重点针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外省市以及海外进行招募,遴选出290家具有技术创新实力且创始团队符合科技领军人才标准的企业。在人才优化、资本助力、品牌战略、技术赋能、市场生态等五个方面,累计提供项目服务354次。组织技术培训120场,参与培训近5000人,通过加速服务,成功招引一大批优秀科创企业落户园区。
历经六年的发展,华为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通过产业赋能、大模型应用、应用场景创新、产业生态、氛围营造等方面的支持,遴选优秀创业项目,累计赋能各类企业600多家。通过5个基础模型、N个行业模型和X个场景模型,重塑百业千行。成功打造多类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场景,引荐多家园区优质工业软件企业进入华为生态圈,并加入“苏州工业软件计划”。与苏州国际科技园共同举办的华为云杯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微光训练营、精英周等生态活动,为园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倍增活力。
六年积淀,微软、华为这两大龙头企业创新中心已深度融入园区的创新生态体系。
携手未来,共绘产业融合新图景
“微软中国对苏州的创新中心高度重视,希望把它打造成为微软与地方政府合作,加速赋能新兴战略产业的样板。”微软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向未来,微软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将在前期6年积累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园区企业生态的建设。这意味着微软将与园区、企业、创业者之间形成更大的黏性,让微软与园区实现“同频共振”。
“华为将园区视为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支点,通过设立华为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形成技术研发、产业链整合、生态培育的综合性平台。”华为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园区合作6年来。华为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打造了医药魔方、车巴达、艾吉威机器人等很多标杆案例,我们希望华为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能进一步发挥纽带作用,结合园区人工智能产业优势和政策支持,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创新试验,助力园区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高地和重要集聚地。”
园区这片创新热土正以日益完善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吸引越来越多的全球知名企业深耕发展,共同描绘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
来源:苏州工业园区融媒体中心
微软资讯推荐
win10系统推荐
系统教程推荐